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美文美图  > 正文

最忆儿时年味浓

作者: 姜宝凤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1-17 10:16

姜宝凤

春节临近,大街小巷里挂起了一盏盏火红的灯笼,商场和超市里一片繁忙的景象,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,思绪不由得将我又拉回了儿时在乡下过年的情景,似乎只有小时候的年,才是真正盼望中的年。

那时候,农村都不富裕,好多庄户人家粮食还不够吃,过着“瓜菜半年粮”的日子。但每到年关,我们小孩子仍旧屈指算着天数,盼望着快点过年,特别是进了腊月门,便在我们快乐的童谣中热闹了起来: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,腊八粥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,二十三糖瓜粘……”赶年集时,乡亲们都毫不吝啬地把攒了一年的积蓄拿了出来,计划着去置办年货。黄昏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村口翘首张望,远远地看见大人们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,便前呼后拥地雀跃着迎上去,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打开,抢着看哪是属于自己的东西。年前这次赶集,一定是每年最奢侈的一次,除了瓜子、糖果、年货以外,几乎每个孩子,各有各的东西,你的是红衣裳,她的是花裤子;你有新帽子;她有新鞋子。一个个都心满意足,爱不释手。记得当时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我们兄弟三人的需要,而他们却很少添衣服。母亲的一件条绒衣裳和父亲的一件蓝色中山装是穿了一年又一年。那些天,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呼呼地冒着热气,缭绕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,男人忙着杀鸡、宰鹅,女人忙着蒸馒头、包饺子,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。

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,父亲是名教师,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,所以街坊邻居纷纷来请父亲写春联,父亲总是来者不拒,有求必应。于是,在我家那不甚宽敞的屋子里这个时候就摆满了红纸和墨汁,只见父亲稍作凝思,蘸满墨汁的笔便在红纸上沙沙移动,点横撇捺,一提一顿,落地有声,刚劲有力,黑墨在红纸上慢慢洇开,散发出一缕缕淡淡清香。父亲的毛笔在红纸上龙飞凤舞了一番,一副春联很快就完成了,晾干片刻后交给对方,引得人家啧啧称赞,连连感谢。当然,多数来请父亲写春联的人,还会客气地送来一两把大葱、韭菜或是鸡蛋等作为酬劳,父亲总是推让不过,撵到门口时人家早已笑捧春联而去。

大年三十的饺子最好吃,不仅仅因为有喷香的肉馅儿,更令期待的是饺子里边包着的一枚小小的硬币,预示着全家人谁能吃到,谁在新的一年就能赚到大钱,我吃到时常常是神气而自豪地举起来向大家炫耀。这天晚上的鞭炮也是噼里啪啦的此起彼伏,好像是都憋足了劲,比比谁家的最响。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长辈磕头挣压岁钱了。首先给辈分最高的爷爷奶奶磕头拜年,他们坐在炕上,由父亲领拜,父辈们拜完也坐在炕头,由我们这些小辈,先给爷爷奶奶磕头,再给父辈们拜年。当然,最开心的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总能拿到红包,只要双膝一落地,受礼的长辈就得赶忙掏压岁钱,多则一两张百元大钞,少则五六十元钱。

蓦然回首,家乡的人和事随着时代的步伐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,唯独儿时过年的场景和氛围,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……现在生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人们过年对吃的、穿的早已不再那么看重了。父亲和母亲常言:当下平日吃的,就比过去过年的还好!日子过好了,对年的期盼没有变,依然希望过个欢乐祥和平安的中国年!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